第312节 燕礼的大义

推荐阅读: 银狐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大清第一太子法师奥义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快穿尤物系统二婚如意小郎君大唐之最强熊孩子覆汉薛家小媳妇红楼春道果贤妻良母步步生莲快穿之怀孕以后(系统)我是军阀吕布的人生模拟器1911新中华不良之年少轻狂

燕礼中劝酒的大致过程是:主人向主宾献酒之后,向国君献酒,国君饮尽后,往爵中倒满酒、高高举起,向在座的人敬酒劝饮;接着,主人向卿献酒,卿饮尽后倒酒高举,向大家敬酒劝饮;主人又向大夫献酒,大夫饮尽后斟酒高举,向大家劝饮;主人又向士献酒,士饮尽后倒酒,向大家敬酒劝饮;最后,主人向庶子献酒。这样由上而下,酬及每一位参与燕礼的人。整个过程就像接力赛,一环扣一环,紧凑而又热烈。

这其中,先是正堂上的乐工在瑟的伴奏下,歌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等乐曲。演唱完毕,主人向乐工献酒。接着,吹笙的人站在钟、磬的中间,吹奏《南陔》、《白华》、《华黍》等乐曲,演奏完毕,主人向吹笙的人献酒。之后,堂上堂下交替歌奏乐曲;堂上鼓瑟《鱼丽》之歌,堂下则笙奏《由庚》之曲;堂上鼓瑟《南有嘉鱼》之歌,堂下则笙奏《崇丘》之曲;堂上鼓瑟《南山有台》之歌,堂下则笙奏《由仪》之曲。

接着歌奏地方乐曲:奏《崇丘》之曲;堂上鼓瑟《南山有台》之歌,堂下则笙奏《由仪》之曲。接着歌奏地方乐曲:《周南》中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中的《鹊巢》、《采蘩》、《采》。此时,往往要用射箭的方式来助乐,仪节和乡射礼一样。

正式的礼节到此结束,接着进入不算爵数的阶段。每人的席前都摆上了佐酒的菜肴,此时饮酒,相互劝酒,不再计算行爵的次数,可以随意酌饮、相劝,不醉不休。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在不计算酒爵的时候,也绝对不允许因为醉了失礼,为此还专门制定了监酒的人对与礼者进行督责。

到了晚上,东阶、西阶、庭中以及门外,都有火烛照明。主宾微醉时,取走自己席前的肉干,走下正堂。乐工奏《陔》的乐曲,主宾将所取的肉干赐给敲钟的乐工,然后出门。卿、大夫随之出门。

中国古代礼制的高妙之处在于,每一个看似平淡的仪节,都赋予了很深的礼义,行礼之时,不知不觉受到德的浸润,即使在燕礼这样的闲暇宴饮之礼中也不例外。

比如,国君把酒赐予主宾,或者把酒爵赐予其他人,受赐的人都要特地走下正堂、面朝北行跪拜之礼,这是臣下对国君应有的礼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君是国家的代表,不这样做就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崇高敬意。制礼的人希望通过这样的礼节,来培养臣下勤勉于国事的意识。

国君虽然是一国的至尊,但礼是双方的行为,中国古礼的原则之一,是讲究礼尚往来。如果一方虔敬地行礼,而另一方却毫无表示,是非常失礼的。即使尊卑如君臣,也是如此。因此,国君为了表示谦让,会让小臣下堂加以阻止,于是受赐者上堂完成拜礼。

不仅如此,每次臣下向国君行礼之后,国君都要以礼答拜,这就是《礼记》中所说的礼无不答。礼无不答就是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交往和沟通时尊重对方的特有方式。

由答拜之礼可以引申到君臣之道,就是《礼记》所说的“礼无不答,意思是说,做君上的

归来如松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wodeguoxuemengwodezhongguomeng/17272088.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